pescm各个位置技能推荐_假如清朝有手机游戏攻略

2024-03-02 14:04:43
手机app游戏网 > 游戏攻略 > pescm各个位置技能推荐_假如清朝有手机游戏攻略

作为一个连伪球迷都算不上的玩家(顶多看看世界杯),希望本文大家不要从资历上碾压小编。前一阵偶然在iphone商店里发现了pescm这款游戏,经过两个多月的体验,目前每天都要打几轮,已经成了习惯(说到这里,有点写不下去了,这开头太像广告植入了,所以后面必须说点难听的),那接下来就仅以最初级的水平,为已入坑、还没入坑的朋友,谈谈这款游戏的感受

1-游戏画面

当下这么浮躁的社会已经没有什么是不看脸、不看颜值的了,对于游戏更是如此。其实相信大多数喜爱pescm的玩家也正是因为这点,pescm的画面细腻、风格清新,人设也很到位,此处就不多说了,后面晒图

2-游戏上手

【平衡性】上游戏做的还是很简单、合理的,不论对战NPC还是真实玩家,球员能力的总成对制胜占绝对影响(其他如:球员状态、战术设定,只起到加权影响)。游戏花销上,也能够让人理解,大R玩家可以投入更多的费用,获取、训练球队以及升级主场建筑,真正实战中自然胜算翻倍。而像小编这样的免费玩家,就算被碾压,也没有夸张到想放弃游戏的地步,这点对于是终以盈利为目的的游戏来讲,平衡性已经不错了

【主赛副赛】是游戏主体,主赛主要是通过打世界或俱乐部杯赛、联赛争取夺冠,副赛主要是一些特殊赛事,如:圣诞、主教练杯(但基本是RMB玩家的地盘,免费玩家因球队较弱,有时连入围都没能争取到)

【球探与青训营】是游戏亮点,相信对很多玩家来讲, 5-7星球员的五连抽、十连抽是很过瘾的。游戏初期,从球探市场上买球员或通过青训营自己培养,也是可取的

【训练系统】是小编非常喜欢钻研的地方,每场比赛下来都可以获得些训练点数,投入训练时,有横纵两种策略,横向可以让某一球员在本身位置上,开设更多能胜任的位置,这点对球员较少、经费紧张的球队来讲,打到杯赛联赛后期时,拥有一个胜任多个位置的球员,是很有用的;而纵向训练,就是传统的技能分数提升。这样在训练上的横纵搭配,可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球队需求,再结合球员“特殊技能的卡槽训练”(就是给个别球员开小灶,训练特殊技),让整个游戏的训练系统还是很成熟、有意思的

【战术设定】是比较专业的地方,小编不是很在行,但基本常用的阵型都有,还可以对球员惯用脚、定位球、防线等进行更细设置,这也是游戏比较细腻、值得研究的地方

【主场升级】是体育游戏里一个比较新的点,玩家可以升级体育场、训练营、球探社等等,每个建筑背后都指向球队盈利的某一方面,如:主场收入、训练点数、球探质量等等。但后期各种建筑的升级,其实非常烧钱

3-游戏缺点

上面美言了这款游戏不少,接下来说说大家普遍反馈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应该是版权,没有德甲队是很遗憾的(我不懂球但也很喜欢拜仁)。其次游戏的逻辑还是比较单一的,就是发展球队、夺冠,缺少了一些养成、球队文化、球员生活上的建设。第三,最明显不爽的,要数球员老化的太快,每个赛季球员长一岁,即便是巨星,打十多个赛季也就差不多了,最后只能退役、往“荣誉殿堂”里一供了事(荣誉殿堂是本作比较败笔的地方,基本就是个红花榜)。第四,阵型设置不够精准,不管怎样手动调整阵型,实际场上影响并不大。第五,卡槽训练的性价比太低,钱没少花、功夫没少搭,刚练到比较满意的地步,一方面场上体现不明显、一方面球员也快退役了

好了,说到这里虽然游戏的问题还不少,但精美的画面与乐趣还是不错的,上面码了这么多字,知道大家基本都划过了,所以我们晒图!

4-精彩瞬间

先来几张破门一瞬

苏亚雷斯临门一脚(苏亚雷斯是开局配送的7星球员,游戏前期镇队之宝)

头球攻门

破门后的画面细节

这是……谢罪呢?

犯规瞬间

这是小编前期时的单场最高(随着后期对手的增强,免费玩家球队总成到700多就再也上不去了,10:0的情况以后应该也不会有了)

5-搞笑集锦


其实pescm这款游戏的战术、培养策略,还是非常值得深究的,但由于小编在免费玩、网上的技术贴也不少,所以在此仅以本篇浅评博君一笑,如果喜欢后续我们再出更精彩的深度测评内容,感谢观看本期奇葩玩味~

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 8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江上盐都”十二圩 往事如“盐”鉴古今》的报道。

拂晓的一声炮响,打破了十二圩的沉寂。白底蓝字的“鹽”字大旗高高升起,数万盐工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扛大包的号子声逐渐鼎沸。

两淮盐务总栈门前的盐河停泊着淮船逾300艘,内河还有大小驳船近200艘。不远的码头再向南一公里便是外江,这里常年靠泊江船千余艘,“列樯蔽空,束江而立,覆岸十里,望之若城郭”。

“盐都”十二圩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扬州繁华以盐盛”,扬州盐业在清朝康乾时期达到顶峰,“两淮岁课当天下租庸之半,损益盈虚,动关国计。”及至同治十二年(1873年),一个偶然的机遇使仪征十二圩由一个江滩小镇迅速崛起为淮盐囤运的重镇,彼时人口一度达到20万,规模远甚于一般市镇。打开一份1924年的世界地图,在当时上海、南京这两座大都市之间,不见扬州,“十二圩”的标注却清晰可见。1937年,最后的“盐都”因为日军的入侵而烟消云散,一甲子的繁华终归于寂落。

位于江苏扬州仪征的十二圩,因盐而生,因运而盛。岁月流转,十二圩正进入它的第三个甲子。几经沉浮,褪去浮华,这一江河交汇处的传奇小镇,在历史与现实的经纬中逐渐勾勒出“未来小镇”的模样。

缘起:因运而盛的“江上盐都”

大江东去,昼夜不舍的奔腾江潮,孕育出一块块沙洲滩涂;大河汤汤,悠悠流淌的千年运河,诉说着历史烟云里的繁华过往。

兼有长江与大运河,是自然与历史对江苏的馈赠。如今人们熟知长江和大运河交汇于镇江,然而自隋唐始,镇江北岸的扬子津渡口就是大运河入江口,扬州、仪征一带的长江则被称为扬子江,后来泛指南京至入海口的江段。西方传教士来华把最先接触的“扬子江”作为长江通称,以至于英语中的长江就是“Yangtze River”。

晚清年间,正是在这块长江与大运河交汇的土地上,因长江涨岸陆续围垦造地,围一道就是一圩,由北到南第一圩叫头圩,依次排到第十二个,就诞生了十二圩。这个并不起眼的江滩小镇,生动演绎出一段水路交汇点上的盐运传奇。

往事如“盐”,余味悠长。我们探访“盐都十二圩”的起点在镇上的胶鬲祠——这正是孟子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提到“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的盐商之宗,他与盐工之宗夙沙氏、盐官之宗管仲被后世誉为“盐之三宗”。三大盐宗只拜胶鬲,可以看作十二圩“盐运之都”的鲜明注脚。

虽然十二圩形成较晚,但放眼历史长河,仪征与“盐、运”二字有着不解之缘。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所开邗沟连通江淮,入江口就在仪征,邗沟此后一直是大运河的组成部分;西汉初年,吴王刘濞在扬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我们在仪征博物馆“泱泱汉风”展厅看到了不少精美的汉代文物。据介绍,该博物馆仅汉铜镜收藏就达数百件,一个县级博物馆有这样的馆藏量,足以说明这里曾经的繁荣程度。

此后的漫长岁月里,作为大运河入江口的仪征便是漕运和盐运的中转之地。巨大的运输需求,还催生了世界上第一座复式船闸。根据仪征县志记载,北宋984年江淮制置发运司发运副使乔惟岳在真扬运河上建成二斗门(两道闸门),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有明确记载的船闸,比西方最早记载的荷兰厢闸早了389年。

据长期研究运河历史文化的大运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巫晨介绍,明清时期,两淮盐区是中国主要盐产地之一,运河入江口在今仪征城南的大码头附近。晚清随着太平天国战争的爆发,仪征成为拉锯战场,大码头逐渐衰败。虽然后来清政府曾短暂地把入江口迁往瓜洲,但江岸屡屡坍塌,无法担负盐运的重任。

“因为淮盐还需要出江西运,清政府又想到了扬子津旧港,就挖通了从旧港到长江两三公里的这一段江洲,新的入江口由此诞生,这个入江口就是十二圩。”巫晨说。

同治九年(1870年),两淮都转盐运使方浚颐建议将总栈移至十二圩。方浚颐列举了十二圩的优势:“江船椗泊风浪不惊,江岸保障,全圩地踞高阜,土埂炼实,无淹漫之患……”曾国藩沿江视察,见十二圩“夹江之中江面宽阔、水流平缓,十多里范围均有锚位,可停泊大批船只”。淮盐总栈搬迁由此开始,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十五,十二圩总栈正式启用,定名为“仪征淮盐总栈”。光绪中期,两江总督刘坤一来视察,更名为“十二圩两淮盐务总栈”,清末民初又更名为“两淮盐务扬子总栈”。

如今,十二圩两淮盐务总栈的门楼上,挂着曾国藩手书的“东南利浦”匾额。他曾以三国时期同样位于长江北岸的军事要地“当利浦”作比,寄厚望于十二圩。

史料记载,十二圩淮盐总栈汇集了产自两淮地区的食盐,盐场占地超过300亩,堆储的盐总数在10亿斤以上,然后转运到湘、鄂、赣、皖等“扬子四岸”,每年的盐运量约15万吨。

“当时全国九大盐区,仅淮南盐经十二圩运销沿江四省,占全国产盐量30%以上,而盐税收入则占全国盐税总数60%以上。”巫晨说。

十二圩沿江建有30多个码头,正常停泊在十二圩江面的盐船多达2000多艘,最大的江船长十三四丈,再加上内河里的近200艘大小驳船,把十二圩江面挤得满满当当。运盐的海船都是庞然大物,中舱舱面上可摆设酒席20余桌。扬州也因此流传着“船到十二圩嫌小”的俗语。

十二圩建栈前尚未成镇,完全是一片乡土,建栈后迅速形成“九街十八巷”,成为人口规模约20万人的热闹集镇。“九街十八巷”之说只是约数,一条主街、几条副街、众多巷子,呈鱼骨状分布。

当年的十二圩,一盐称盛百业俱兴。相关史料记载,十二圩繁盛时期登记注册的老字商号就有近500户,有旅馆、浴室各5家,大小饭店酒楼20多家,还有三个露天游乐场,就是东门、西门、中门三个盐码头,每天散工后,来自各地的艺人赶到这里,各献其艺吸引广大的盐工。各地会馆、会所也多达几十个,“盐场三门真热闹,赛过南京夫子庙”口耳相传。

围绕食盐储运,十二圩的金融、商业、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等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不大的十二圩居然诞生了诸多江北第一:扬州最早的客运江轮码头(光绪年间)、江北最早的照相馆(1895年)、扬州最早的电报局(1898年)、扬州最早的电灯厂(1902年)、扬州最早的邮政代办所(1903年)……十二圩一度有江北“小上海”之称,孕育了扬州最早的近代文明。

如今,十二圩风帆高悬、人声鼎沸的生动情景已尘封在记忆中,但散落于资料中的记载却又在提醒人们“江上盐都”的辉煌:“两淮盐滩筑堤为界”是第七版《辞海》中关于“圩”的释义之一,词语示例就是“十二圩”;资料记载,当时外国邮件寄往十二圩,只需注明“中国十二圩”某街巷,就能准确投递到位;1924年国立北京大学出版部出版的世界地图上,鲜明标注“十二圩”——这是出现在当时世界地图上唯一的中国小镇。

回望:一甲子辉煌的兴衰启示

十二圩的历史并不算长,开圩至今不过两三百年,其中一甲子的辉煌堪称“梦幻式”的暴发:清末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曾为十二圩集句:“积雪中春,飞霜暑路;洗兵海岛,刷马江洲。”上联用张融《海赋》之句,下联用左思《魏都赋》之句。春天“积雪”、夏天“飞霜”,用以形容白盐堆积如山,描绘了当地盐业及盐运的彼时繁盛。

然而,十二圩却如流星在历史长空一划,盛极而衰。寂落的十二圩,“盐味”淡没,盐河不见了往来穿梭的船只;两淮盐务总栈在战火中消失,依稀可见的只剩下门楼;九街十八巷满目苍凉,再也没了往日的喧闹;林立的会馆、商铺、茶肆人去楼空,难觅当年繁盛的踪影。

十二圩的速富急衰,这当中既有长江涨滩导致盐船无法停靠的自然原因,也有日本侵华战争造成的直接性破坏,最为根本的是民国政府颁行“新盐法”,废除了淮盐在十二圩中转的惯例,改为直运内陆各口岸,提前宣布了“盐都”地位的消失。

“往事不可追,来者犹可鉴,十二圩的兴衰给后人许多有益的启示。”长期研究扬州盐运史的扬州大学副教授薛平表示,仅60多年的时间不足以把来源各异的多种文化整合为“十二圩文化”,历史底蕴欠缺的先天不足导致核心文化的缺失,无法形成具有归属感的城市心理,因此十二圩始终只是一个流动性极强的“大码头”,一旦衰败,来此盈利和谋生的商人、工人便迅速离散。

在薛平看来,单一经济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差,以盐业为核心的十二圩是典型的单一经济,服务业、娱乐业都是寄生于盐业之中,可能一朝旋起,也会伴随一夜旋衰;同时垄断经济缺少市场竞争力,“纲盐法”在国家专卖的基础上形成了食盐专商垄断,天然缺少市场竞争的磨洗,只要打破特权,危机便不可避免地发生。

放眼更宏大的时代背景,或许能清楚地探究十二圩衰落始末。清代中期,十二圩所在地扬州,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移民城市之一。商人、文人包括底层民众,都在这里流动。更因盐商经济发达,而至繁荣顶峰。盐商的奢华生活,以及为了接驾建立的城市景观,决定了扬州城市的布局及面貌。盐商的文化癖好、生活方式,也决定了扬州的文化基调。

“可以说,如果没有扬州盐商,中国的清代历史就要‘重写’。如果没有扬州盐商,就不会有扬州园林、扬州八怪、淮扬美食……”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基地“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也是历史题材电视剧《大清盐商》的编剧,这部于2014年扬州建城2500周年之际在央视热播的现象级历史剧,以“两淮盐引案”为线索,串起了扬州盐业的兴衰往事,通过一本盐业账册揭开了清代官员腐败内幕。

在李向民笔下,富甲一方的扬州盐商,其风雅细腻乃至诡异病态的生活形态、文化表现,被勾勒得栩栩如生。“此时的社会状态,好比是‘熟透了的苹果’,其实‘里面烂了’,但是‘外面很红、很光鲜,且异香扑鼻’。”李向民以古鉴今、剑指反腐,在剧中对盐商贪腐现象进行了深层次剖析:缺乏约束的权力势必带来腐败,而要根除腐败,就得进行深层次的制度改革。

放眼世界历史,扬州盐商鼎盛时期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勃兴之时,如果那时盐商资本转而发展工商业,扬州历史可能会改写。但历史不能假设,衰败的盐商除了把气发泄至当时改革盐制上,并未真正从中悟出真谛,进行深层次改革,以致清末民初扬州盐业回光返照时,仪征十二圩几乎把扬州盐商道光年间的悲剧重演了一遍。

“以其时十二圩资本实力,如转换思路,发展轮船业等应该有条件,但当事者固守木船业,一退再退,直至惨败。”扬州市广陵区国家税务局干部徐顺荣长期专注于盐税文化研究,著有“扬州盐税历史文化丛书”,从他分析看,盐业经济的衰败,交通优势的丧失是主要原因之一。继之因纲引制改为票盐制,扬州包括十二圩失去了六省盐运集散地的位置。后因1907年沪宁铁路的开通及随后的津浦铁路通车,使得扬州进一步丧失了交通便利的独特优势条件。

“道光十一年(1831年),陶澍推进的票盐制盐法改革,取消了自明代以来一直延续下来的盐商垄断特权,并对欠课的盐商财产采取了没收的极端办法,使得‘盐商顿变贫户’,以致盛极一时的扬州盐业走向没落。”徐顺荣说,政策指向发生重大变化,加之枢纽优势丧失,这是构筑在盐运垄断基础上的十二圩衰败的根本原因。

徐顺荣说,清朝的庚子赔款、北洋军阀的外债偿还,大部分靠盐税支出。作为中国古代商业集团中的重要力量,扬州盐商经历了从萌芽滥觞、成型发展、鼎盛辉煌、衰落崩溃的生命历程,而“盐都”十二圩也由盛及衰度过了显赫的六十五个春秋,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何去何从令人警醒。

新生:古今一脉向未来

仲夏时分,万物繁盛。坐落于长江之滨的仪征十二圩,草木蔓发、绿荫环绕,一片生机盎然。这深深浅浅的绿,与小镇上用心修复过的石板砖、青瓦房、花格窗交融一体,相映成趣,一幅生态和谐的乡村图景跃然眼前。

近几年来,仪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启动了南门大码头片区和十二圩盐文化片区保护利用工作,其中十二圩片区已成功创建3A级景区,并列入全省7个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

自2019年江上盐都盐运文化展示馆(下称展示馆)落成后,十二圩又相继建成了中共仪征党组织诞生地旧址、江上青烈士史迹陈列馆、“廉风盐韵”仪征运河印记展览馆、黄质夫乡村教育史迹陈列馆等多个场馆。

仅仅三四年光景,十二圩结合长江、运河文化,将盐运文化的外延扩展,拉长盐运文化链条,逐步形成了国内独有的盐运文化“微博物馆群”。

“一部淮盐史关系百家咸淡,万年扬子江书写千载春秋”,如同展示馆门口的这副对联所述,一条江、一条河、一粒盐,成就了十二圩乃至扬州的繁华与传奇,个中百味,有待后人去细品、反思。

但如同扬州盐商“速富急衰”的沉浮史,十二圩过往亦如流星飞驰而过,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要想留住,需要对于过往历史不断追寻、探究、还原与记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续发掘、研究与传承。

十二圩,当地政府视之若“宝”,对其开发没有急功近利、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在保护原有古迹基础上锦上添花。在此过程中,我们见到了一群为守护十二圩历史记忆不断努力的人,正是有了他们的前赴后继,我们才有机会得以回望。

《盐都纪盛》是仪征市十二圩镇人民政府于1993年编著的一本供内部交流的文史集。如今,这本书成为当代叙述十二圩历史的开创性著作,是很多人深入了解十二圩的启蒙读物。该书作者沈捷,曾为“隐秘战线”的地下工作者,抗战全面开始后任中共淮南区党委十二圩地下党支部组织委员兼政治交通员,他一家三代都是盐工,世居十二圩,自小随祖父,走遍十二圩的水路、码头、街巷、茶室,他对十二圩的认识是从头到脚的、由表及里的。

“17岁那一年,我在旧书摊上看到了《盐都纪盛》。书上说,100多年前,十二圩有五里长街、十多万人口,还有许多洋人……书中还提到奶奶自小给我讲的世界地图中十二圩的位置。”“80后”金小平,微信名是“小盐粒”,他自称“江上盐都”的一粒盐,是土生土长的十二圩人。“以前我只知道十二圩茶干有点名气,初中时看到这本书,才知道我的故乡过去这么牛。”他说。

仿佛一下子被“点燃”,金小平凭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一往情深”,数十年如一日,抢救了大量散落于国内外民间的古旧文物和文献资料。如今,金小平是“微博物馆群”的负责人,也是仪征经济开发区新成立的“十二圩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指挥部”办公室执行副主任。

“在仪征各级部门支持下,我们正在积极申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十二圩历史文化保护展示项目。”金小平说,这里具有鲜明独特的盐运文化基础,我们接下来要进一步挖掘十二圩古今交汇的现实意义,高质量推进仪征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展示与传承,为国家长江文化带的建设增添亮点。

十二圩盐运文化的开发,“点亮”并重现了仪征的历史文化底蕴。“对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已上升为市级层面的重要任务进行部署、推进。”仪征市委书记孙建年说,十二圩是仪征历史文化的缩影,这扇窗口可以让人们认识、了解仪征。

既是一座滨江城市,也是起步较早的工商业城市,仪征最广为人知的城市名片是“仪征化纤”。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亚洲最大的化纤原料基地投产;2010年上汽大众在国内第一个标杆式整车生产基地落户,让仪征的产业逐步立起了“骨架”、长出了“血肉”。

“最近几年,我们顺应产业变革趋势,发展汽车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大数据和文旅文创两大新兴产业,以及高端装备、高端纺织、临江重工、绿色食品四大特色产业,不断拓展‘链条’、壮大‘块头’、强健‘筋骨’。”孙建年以大数据产业举例,称该产业是仪征下一个“千亿级”产业,也是仪征的“产业新势力”。

曾经的“江上盐都”十二圩已是仪征经济开发区的一部分,如今开发区内大数据产业园发展方兴未艾,围绕算力存储、应用服务、智能制造布局产业:腾讯云、移动云等龙头数据中心在此聚集,坤前服务器、德国诺德云电机、1024互联网学校等一大批项目乘势而上。园区打造的文化板块中盐文化公园将以数字赋能片区活化,正在建设的“数字历史文化街区”,将成为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游、历史可穿越的盐运文化展示小镇,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历史和谐共存的美好局面。

“接下来,大数据产业园将重点打造大数据算力集聚基地、大数据运用基地和大数据关联装备制造基地,盐文化产业园融入其中,古今同辉。”孙建年说,仪征将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纵深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支持企业“智改数转”,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赋能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全面抢占数字赛道、建设数字仪征。

今年5月起,腾讯“类ChatGPT业务”——“混元助手”项目,落户仪征经济开发区“腾讯仪征东升云计算数据中心”。腾讯集团也将以此为据点开始建设预训练大算力模型,目前已在当地投入大量GPU算力设备予以支撑。

业内人士预测,腾讯这一百亿级项目为本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或将衍生众多人工智能生态。而仪征大数据产业作为朝阳产业,产业附加价值高,产业链长,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或许,在下一个甲子,因“运”而生的十二圩与仪征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相融相生,有望在大数据等产业布局之下乘“云”而兴,源深流长,熠熠生辉。

作者:piikee | 分类:游戏攻略 | 浏览:32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