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纷争史(帝国纷争1.40变化)

2023-11-05 23:33:54
手机app游戏网 > 游戏攻略 > 帝国纷争史(帝国纷争1.40变化)

关键词: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秦帝国、汉帝国、匈奴汗国、贵霜帝国

全文约3900字,阅读时间约9分钟

(全部图片来自今日头条、百度网络)

古罗马:

古代希腊开启文明进程的时候,欧洲大部分地方还处于人口稀少的原始部落时代。加之欧洲大陆主体纬度偏高,农业发展也较为迟缓。不过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南欧地区在早期希腊人的殖民活动带动下,逐渐进入到文明社会。

在公元前2000年前,就有沿海路或者欧洲内陆迁徙至南欧亚平宁半岛(今意大利)的早期印欧部落。相较阿尔卑斯山以北,这里属地中海式气候,更适合早期农业的发展,也能承载密集的人口。到公元前9世纪,在今罗马以北的亚平宁半岛中部产生了深受希腊文明影响的伊特鲁里亚文明。

罗马王政时代

传说中狼孩与罗马城

到公元前753年,神话传说中的罗慕路斯和他的孪生兄弟建立了罗马城。罗马城起初规模很小,只能说是国家形制的雏形,后来和周边的萨宾人部落合并,并开启了建立后世一个庞大帝国的征程。最初的罗马由国王、元老院和库里亚大会共同治理,对应的历史阶段成为罗马的王政时代。经过元老院推选的前几任罗马国王开疆拓土改革军队,制定法律和历法,兴水利建桥梁筑城墙,罗马城的实力雄厚起来。到第七任国王时,由于其蛮横暴虐引起了罗马居民的不满,结果被放逐了,罗马由此进入到罗马共和国时代,这时是公元前509年。

罗马共和国:

尤里乌斯·凯撒

罗马共和国实行执政官、元老院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是不是和后世一些西方国家很类似啊,事实上它们就是源于古罗马这套制度)。罗马共和国先是兼并了周围拉丁人的城邦,进而把统治区域逐渐扩展到了亚平宁半岛南部,到公元前396年又吞并了伊特鲁里亚,从而成为地中海西部强国。在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的三次布匿战争,四次马其顿战争和叙利亚战争,先后打败腓尼基人建立的迦太基、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的安提柯王朝和塞琉古王朝,统治范围扩展到北非、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和西亚地中海沿岸。

公元前60年,克拉苏、凯撒、庞培组成前三头同盟,控制罗马政局。后来凯撒打赢了和庞培的内战,成为终身独裁官,并征服了高卢(法国)。公元前44年,凯撒被刺杀,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组成后三头同盟,屋大维最终大权独揽。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进入罗马帝国时代。

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疆域

罗马帝国继续开疆拓土,灭亡了占据埃及的托勒密王朝,远征不列颠,征服达契亚(巴尔干半岛北部今罗马尼亚)。到图拉真时期的公元2世纪,疆域达到极大,使地中海成为内湖。北边沿大不列颠岛中部、莱茵河多瑙河流域到黑海沿岸,和欧洲三大族群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为邻;东边占有亚美尼亚和叙利亚,同帕提亚帝国对峙;南边占有北非地中海沿岸;西边直至大西洋。

罗马从建城伊始,便热衷扩张,从组织制度,到军团配置、军事装备、战术素养,在当时欧洲都具有领先水平。罗马对征服部族的态度也是兼收并蓄,从供奉多神可以看出。罗马从希腊继承了宗教、哲学、文学、建筑雕刻艺术、农业、科技等方方面面文化,并发扬光大。罗马还注重成文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奴隶制国家法律体系(公元前450年就编成了保护平民权力的《十二铜表法》),对后世西方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不过强如罗马,也有衰落的时候。罗马的不断征服给罗马带来了大量的奴隶,罗马帝国表面光鲜的罗马竞技场等公共建筑都表明奴隶们卑微的地位。从罗马共和国时期(西西里起义、斯巴达克起义),就奴隶起义不断。

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奴隶制度下的帝国经济危机不断。罗马境内各阶层各民族矛盾激化,各地起义不断,包括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战争、高卢地区的巴高达运动等。最为混乱的三世纪,罗马可谓内忧外患,内部叛乱起义不断,外部威胁不断,连皇帝也被频繁地被军队杀掉立新。经历四帝共治后,君士坦丁大帝再次成为帝国唯一的统治者,并颁布了《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公元324年,兴建新都君士坦丁堡,奠定日后东罗马帝国存续千年的基础。

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此后罗马帝国再次陷入混战。公元四世纪,欧洲民族大迁徙,帝国西部不断遭受来自北边日耳曼部落的入侵,罗马帝国于公元395年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随着一批接一批外族势力的蚕食,西罗马帝国不得不依靠蛮族雇佣军来对抗其他蛮族,自身则愈发无力掌控国家,皇帝也逐渐成为境内蛮族军事将领的傀儡。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废,西罗马帝国覆灭,至此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秦汉帝国:

在西方奴隶制国家古罗马从兴盛到衰落的近千年间,在东亚大陆上的古代中国正经历着从分封诸侯的周王朝向大一统的秦汉封建王朝的转变过程。

秦帝国:

周王朝分封了大大小小数十个诸侯国,诸侯王包括同姓子弟、异姓功臣和商代贵族。周天子相当于天下共主,至于每个诸侯国内,都由他们自己说了算,而且诸侯还继续把自己的土地向下分给卿大夫。这个制度和后来中世纪欧洲还有幕府时期的日本封建等级制度很像。

到了东周春秋时期,随着铁质农具和牛耕的出现,西周时期那种土地国有的井田制(把土地纵横划分)逐渐被土地私有制取代。经济制度开始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秦统一六国战争

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时,秦人派兵护送周王有功,被册封为诸侯秦国,统治范围在甘肃陕西一带。经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经营,到公元前350年商鞅变法,秦国一跃成为西部强国。秦国率先采用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奖励军功,更新武器装备。后来征服了四川盆地的巴蜀两国,修建了郑国渠和都江堰等水利工程,为统一六国做足物资储备。在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山(崤山)东六国,结束战国局面。

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建都咸阳,在大一统的国家内全面实行郡县制,同时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度量衡。向南开通灵渠,征服岭南地区的百越民族,向北攻击匈奴,占据黄河河套地区。秦帝国的统治范围东起大海,北到长城,南到岭南,西到青藏高原边缘,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王朝的统治采用了东周百家争鸣时期法家学派的主体思想。在中央设立了三公九卿,制订了严苛的法律。秦始皇在位的时候征召了大规模人力服兵役徭役,修长城、建宫殿皇陵,民众苦不堪言,同时六国旧贵族也都蠢蠢欲动。

汉帝国:

西汉和匈奴

秦始皇病故之后不久,就爆发了大泽乡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建立张楚政权,天下各地云起响应。后来各路义军以楚地的项羽、刘邦实力最强。项羽在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摧毁秦军主力;刘邦则率先进入咸阳灭秦,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项羽分封天下,自封西楚霸王,而刘邦则退居汉中,被封为汉王。楚汉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楚汉战争以项羽自刎乌江结局,这年是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和吕后此后又陆续除掉非刘姓功臣(包括韩信、彭越),而巩固皇权。汉高祖刘邦注重百姓的休养生息。对外,在被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白登之围”之后采取和亲的手段得到了一个和平时期;对内采取分封和郡县制并行的方式。到后来的文帝景帝,平叛了七国之乱,继续实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汉朝国力进一步恢复。

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开始加强皇权积极而治。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了后世2000多年;对外,派出卫青、霍去病、李广北击匈奴,同时再次把岭南纳入版图,在秦的基础上又占据了西南的滇国、夜郎,鸭绿江以东的朝鲜北部。向西开始经营西域,并与西方的罗马取得联系。

西汉中后期,汉朝的皇权旁落,外戚王氏逐渐掌握大权,到公元8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新朝在绿林赤眉起义下覆灭。后来刘秀建立东汉王朝,称光武帝,定都洛阳。

东汉时期的铜奔马

东汉王朝统治范围与西汉接近,东汉也同匈奴发生战争,并再次经营西域。到东汉中后期皇帝年幼,外戚宦官又开始纷争。到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极大地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再之后军阀各自为政,公元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古代中国从大一统秦汉帝国进入到纷争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

秦汉时期,中央集权的统治下,中央政府机构设置和各级行政区域划分都影响深远。思想和文化的统一,封建经济的发展,加上对边疆地区的开发,都为后世中国成为一个领土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匈奴汗国:

在公元前三世纪,蒙古高原上的匈奴各部落整合成一个强大的草原帝国,首领称为单于。匈奴人南下侵扰汉朝,向东打败东胡,向北控制丁零部落,向西则控制了西域和中亚各部族,还迫使月氏西迁。

汉武帝实力强大以后,先后三次北击匈奴,迫使匈奴退出漠南。后来又从匈奴手中夺取对西域的控制。再后来自然灾害和外族的攻击使得匈奴内部分裂。东汉时期,匈奴分成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继续同汉朝对立。公元91年,汉军大破北匈奴,北匈奴残部开始西迁,接下来影响中亚到西欧的游牧民族大迁徙开始了。

贵霜帝国:

月氏人起初生活在河西走廊祁连山一带,公元前2世纪被匈奴击败开始西迁到伊犁河一带,赶走当地塞种人,又被当地的乌孙击败,遂又西迁越过大宛(塞种人(即斯基泰人)所建,包含布哈拉、撒马尔罕等历史名城)至中亚阿姆河一带,建立大月氏王国。

大月氏王国从阿姆河南下,占领大夏(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后希腊人在中亚建立的巴克特里亚王国)。月氏人把大夏分成五个翕侯,贵霜最后统一五个翕侯,于公元1世纪建立了贵霜帝国,统治了中亚地区,并向南统治了印度次大陆的西北部,占据了古代东西方交流的中转位置。贵霜帝国为印度大乘佛教得传播提供便利,同时境内希腊文化和南亚文化交融产生了希腊式的佛教艺术(犍陀罗艺术),后传入中国。

至此,亚欧大陆从东到西并存着汉帝国、贵霜帝国、帕提亚帝国(安息)、罗马帝国,古代亚欧文明古国从地理范围上连接到了一起。

可以看出,时间进入到了公元元年以后,整个旧大陆文明形成南北分布的两个带状区域,对应大陆南边临海部分更为温和潮湿的农耕文明,和大陆北边内陆部分更为寒冷干燥的游牧文明。与此同时,在大陆边缘的半岛和岛屿上,其他文明也正在发育中。

电子云

2022.08.07

《大秦帝国之崛起》近日在央视热播,秦作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究竟如何评价,2000年来一直争论不断。于是,这部热播电视剧和原著小说也成为舆论的焦点。

《大秦帝国》原著作者孙皓晖认为,学者文扬近期的三篇文章对秦的专制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说明,文扬提出,以孟德斯鸠等西方学者的法制理念来理解秦所代表的中国政治文明,是一种狭隘。

3月25日,孙皓晖参加《对话孙皓晖:大秦帝国与今日之中国》讲坛,与学者文扬对谈,重新解读秦王朝所编织的社会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传统。

《大秦帝国》是一部“精神本位”的作品

1998年,孙皓晖辞去西北大学法律教授的职务,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大秦帝国》系列小说创作中,2008年4月,终于出版了这部504万字的长篇巨制。用他的话说,自己“对大秦帝国有狂热的崇拜”,希望能够用这部小说,为背负了千年“暴政”骂名的大秦帝国正名。

以完全正面的角度去描写秦的历史,此前不论是史学书写还是小说创作,都未曾有过。小说出版以后,评价呈现严重“两极分化”的趋势。

不少读者被小说中那个大一统时代的恢宏气度折服,也有人对小说中文学性的创作大加挞伐,认为孙皓晖对秦暴虐的一面做了太多美化。例如,在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的秦将白起,被孙皓晖写成一个有情有义,“不得以而为之”的人物。

对小说中“历史的空白处”该如何填补?孙皓晖认为这个过程就像福尔摩斯破案,已有的历史记载是案发现场,最终结局则是案件本身。如何通过“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合理推理,使结果符合结局,就是小说家应该合理想象的部分。

通过自己的想象填补历史,孙皓晖把《大秦帝国》写成了一部“精神本位”的作品。他说自己写这部小说不只是为了全方面呈现秦的历史,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段历史,“全方位呈现和开掘中国原生文明时代的优秀核心价值观体系”。

“大家之所以热爱《大秦帝国》,也是因为热爱它所传递的那个时代的阳光精神,那个时代的大真精神,那个时代纷争不息的变化精神。”

孙皓晖认为中国文明一共经历了三次转折,从原始社会进入到国家时代是一个转折。从分治文明走向统一文明,创造了统一文明又是一个转折,从农耕时代到创建工业时代新的中国文明体系是第三个转折。

“从分治走向统一这个转折体系,也就是秦帝国所完成的文明转折和文明创建,其中所反映的历史经验和它所提供的历史教训,是我们这个时代尤其应该注意的。”

《大秦帝国》剧照

为秦正名是为确立民族话语权

“正因为《大秦帝国》本身它是一个精神本位的作品,所以人们讨论《大秦帝国》,总是免不了很多历史的基本问题。”《大秦帝国之崛起》开播以来,关于《大秦帝国》的讨论又掀起一波小高潮。

“中国国民的历史共识点很少。”孙皓晖表示,为秦正名,某种程度上讲,是为了确立民族话语权。

“西方反对凯撒大帝、罗马帝国这样的标志性的政治领袖和时代的人是极少的。而我们国家在史学评价上没有一个好人,所有的人都是问题人物,所有的事件都是问题事件。”中国重视史书,但孙皓晖认为中国人在关于历史的基本问题上没有共识性,“我们号称是世界上研究历史最清楚的国家,天天有记载,年年月月有记载,没有一天发生的事是不清楚的,但是我们在基本问题上是模糊的,这种混乱的局面必须改变。”

孙皓晖认为,批秦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文化上的不自信,“我们没有一种强大的意识形态支撑我们对自我文明的认知,我们没有一套强大的话语体系表明我们文明的价值在哪里,到底值得不值得继承。”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则是“用文明史的理念研究历史”,把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进行系统比较。

孙皓晖以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对抗历史举例,认为全世界只有中国这一个农耕民族依靠自己严密的组织,依靠自己文明上强大的生存能力,经过从春秋,齐桓公,九合诸侯,驱逐戎狄、匈奴开始,一直到战国、秦帝国、西汉、东汉,孜孜不倦、代代不息地和游牧民族作战,把游牧民族顶在北部地区,使之不能南下。

孙皓晖认为,中国之所以抵御住了游牧民族的冲击,其经验来源就是秦,“因为它的战争智慧,因为它严密的组织。无论从国家形式的成熟度上,还是军队战争文明发展程度上讲,在人类长期发展过程当中西方文明积累的根基比我们差得太远。”

“到今天我们也不必说要造一个跟西方中心论一样的中国中心论,把西方边缘化。但应该有一个真正的文明史观把我们的历史串起来。”文扬提出,中国现在面临着一个重构世界文明史的问题,“用我们这种文明的思想理念和我们的实践,主要是我们的国家实践,去重新评估世界各国和历史各个文明。”

孙皓晖。视觉中国 资料

作者:piikee | 分类:游戏攻略 | 浏览:12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