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在以下哪些节日场景吃饺子,以及下面哪个节日是24节气之一?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明天就是除夕了!你打算吃饺子不?传说中的饺子,北方人舌尖上的白月光,各种节日都让饺子安排得明明白白。入伏?立冬?冬至?小年?除夕?大年初一?大年初五?别问,问就是吃饺子!
为了顺理成章地吃饺子,北方人发挥出惊人的语言创造力,各种单押双押拿捏得死死的:“送行的饺子迎客的面”“饺子就酒,越吃越有”“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喝了饺子汤,胜似开药方”……所以,饺子到底好在哪?
一张饺子皮
能包全世界
有句俗话说得好:不好吃的饺子,基本没有;但好吃的饺子,各有各的好吃。
东北饺子的灵魂是酸菜,大缸腌出来的大白菜酸爽够劲,猪肉馅得选稍微肥一点的。大馅饺子出锅时热气腾腾,那家伙,嘎嘎香。
要说各种海鲜饺子,山东绝对是扛把子,黄花鱼、墨鱼、鲅鱼、皮皮虾、虾仁、海蛎子……各种水里游的都能变成饺子里包的
最特别的要属海肠韭菜馅,一口咬下去,太“恣儿”了!
京津冀荤素全能,肉三鲜、素三鲜、猪肉白菜、猪肉茴香、猪肉豆角、牛肉大葱、羊肉胡萝卜、韭菜鸡蛋、西葫芦鸡蛋……各种搭配来者不拒。
到陕西必得尝尝酸汤水饺,饺子好,汤更好,一大碗热乎乎地吃下去,整个身子都暖了起来。
除了以上这些常规操作,还有很多惊喜是你不知道的。你永远也猜不到,下一个饺子里,包的是麻辣小龙虾、西红柿炒鸡蛋、西瓜皮还是辣条……
吃饺子这件事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饺子和馄饨并没有严格的区分。
北齐颜之推曾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证明这个时候,虽然顶着“馄饨”的名字,但现在的“饺子”已经形成,而且颇为流行普及。
汉、三国时期的饺子,重庆丰都林口墓地出土庖厨俑手上端着。
后来,饺子逐渐有了诸多区别于馄饨的专有名称,如唐代的“汤中牢丸”,宋元时的“角儿”“扁食”,明清时期的“水角儿” “汤角” “煮饽饽”。
北方人吃饺子,“理直气壮”。
天冷?得吃饺子啊!“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民间传说,饺子由医圣张仲景发明,是为了治疗在冬季会出现的耳朵冻烂情况。冬至吃饺子成为习俗,就是因为人们希望平安过冬、不冻耳朵。
天热?那也得吃饺子啊!“头伏饺子二伏面”。入伏天气炎热,人就容易觉得疲乏倦怠、食欲不振,已经这么辛苦了,总得吃点好的犒劳自己,想增加食欲那就得属饺子了。
除夕?那必须是饺子啊!“饺子”寓意“更岁交子”,“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预示新旧交替,来年吉祥。
从营养角度来看,饺子的综合指标也很好,有肉有菜有淀粉,营养元素均衡,更有饺子汤搭配帮助消化。北方民谚叫做“原汤化原食”。
唐代的饺子及点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出土。
饺子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其实,对于北方人来说,饺子早就超出了食物的意义,成为了一种情结。
包饺子是一项全家人都参与的活动,一般是家里的长辈弄馅儿,次一辈的擀皮儿,小辈一起包。尤其是冬天,窗外寒风呼啸,屋里暖意融融,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饺子馅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大人们闲话家长里短,孩子们拿着一小块面团就能玩好久。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这种温馨的感觉,名字就叫“幸福”。
吃饺子的记忆也动人:新出锅的饺子装满盘子,淡淡的白烟笼罩里,急忙忙夹出来一个,顾不得烫就往嘴里送,一口咬开,四溢的汤汁刺激着上牙膛,饺子还含在嘴里,只能含混地说着“好吃”。旁边的家人一脸嗔怪与宠溺,却早就掩不住嘴角的笑意了。
长大了离开家,饺子就变成了一种安慰,无论生活遇到什么挫折,心头总有一个依靠:大不了回家去,吃一顿妈妈包的饺子,就什么都忘了。说到底,过节图得是高兴,为得是团圆。吃什么不重要,陪谁一起吃才是最重要的!
编辑:付鑫鑫
综合:新华社 新华网 视觉中国等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首节气歌,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人而言,二十四节气是一门民俗文化必修课,它总是在不经意间与你相遇。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指导着人们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产生活,蕴含着深刻的中国智慧,滋养着形态多样、生机勃勃的民间生活……重庆市全民阅读活动办公室联合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推出《节气里的大美中国》系列报道,展现中国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劳动之美、时代之美。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二十四节气排行第五的清明节气,年复一年被过成了节日。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这是仲春与暮春之交,太阳达黄经15度,告诉我们天况、气象、物候的节气清明。
——慎终追远,扫墓感恩,踏青植树。这是叫我们一步一回头,祭祀缅怀的节日清明。
清明分为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头五天,先是桐花开放;又五天,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再五天,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节气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和这“三候”的不同变化;节日是包含着一定风尚和某种纪念意义的民俗文化。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双重身份让清明有着异常风景、独特意义和别样情怀。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节气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节日清明。
几乎没有一个节气节日,像清明这样融汇了自然风光与人文风俗于一体,内涵丰富,况味复杂,意蕴深远。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明天就是除夕了!你打算吃饺子不?传说中的饺子,北方人舌尖上的白月光,各种节日都让饺子安排得明明白白。入伏?立冬?冬至?小年?除夕?大年初一?大年初五?别问,问就是吃饺子!
为了顺理成章地吃饺子,北方人发挥出惊人的语言创造力,各种单押双押拿捏得死死的:“送行的饺子迎客的面”“饺子就酒,越吃越有”“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喝了饺子汤,胜似开药方”……所以,饺子到底好在哪?
一张饺子皮
能包全世界
有句俗话说得好:不好吃的饺子,基本没有;但好吃的饺子,各有各的好吃。
东北饺子的灵魂是酸菜,大缸腌出来的大白菜酸爽够劲,猪肉馅得选稍微肥一点的。大馅饺子出锅时热气腾腾,那家伙,嘎嘎香。
要说各种海鲜饺子,山东绝对是扛把子,黄花鱼、墨鱼、鲅鱼、皮皮虾、虾仁、海蛎子……各种水里游的都能变成饺子里包的
最特别的要属海肠韭菜馅,一口咬下去,太“恣儿”了!
京津冀荤素全能,肉三鲜、素三鲜、猪肉白菜、猪肉茴香、猪肉豆角、牛肉大葱、羊肉胡萝卜、韭菜鸡蛋、西葫芦鸡蛋……各种搭配来者不拒。
到陕西必得尝尝酸汤水饺,饺子好,汤更好,一大碗热乎乎地吃下去,整个身子都暖了起来。
除了以上这些常规操作,还有很多惊喜是你不知道的。你永远也猜不到,下一个饺子里,包的是麻辣小龙虾、西红柿炒鸡蛋、西瓜皮还是辣条……
吃饺子这件事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饺子和馄饨并没有严格的区分。
北齐颜之推曾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证明这个时候,虽然顶着“馄饨”的名字,但现在的“饺子”已经形成,而且颇为流行普及。
汉、三国时期的饺子,重庆丰都林口墓地出土庖厨俑手上端着。
后来,饺子逐渐有了诸多区别于馄饨的专有名称,如唐代的“汤中牢丸”,宋元时的“角儿”“扁食”,明清时期的“水角儿” “汤角” “煮饽饽”。
北方人吃饺子,“理直气壮”。
天冷?得吃饺子啊!“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民间传说,饺子由医圣张仲景发明,是为了治疗在冬季会出现的耳朵冻烂情况。冬至吃饺子成为习俗,就是因为人们希望平安过冬、不冻耳朵。
天热?那也得吃饺子啊!“头伏饺子二伏面”。入伏天气炎热,人就容易觉得疲乏倦怠、食欲不振,已经这么辛苦了,总得吃点好的犒劳自己,想增加食欲那就得属饺子了。
除夕?那必须是饺子啊!“饺子”寓意“更岁交子”,“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预示新旧交替,来年吉祥。
从营养角度来看,饺子的综合指标也很好,有肉有菜有淀粉,营养元素均衡,更有饺子汤搭配帮助消化。北方民谚叫做“原汤化原食”。
唐代的饺子及点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出土。
饺子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其实,对于北方人来说,饺子早就超出了食物的意义,成为了一种情结。
包饺子是一项全家人都参与的活动,一般是家里的长辈弄馅儿,次一辈的擀皮儿,小辈一起包。尤其是冬天,窗外寒风呼啸,屋里暖意融融,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饺子馅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大人们闲话家长里短,孩子们拿着一小块面团就能玩好久。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这种温馨的感觉,名字就叫“幸福”。
吃饺子的记忆也动人:新出锅的饺子装满盘子,淡淡的白烟笼罩里,急忙忙夹出来一个,顾不得烫就往嘴里送,一口咬开,四溢的汤汁刺激着上牙膛,饺子还含在嘴里,只能含混地说着“好吃”。旁边的家人一脸嗔怪与宠溺,却早就掩不住嘴角的笑意了。
长大了离开家,饺子就变成了一种安慰,无论生活遇到什么挫折,心头总有一个依靠:大不了回家去,吃一顿妈妈包的饺子,就什么都忘了。说到底,过节图得是高兴,为得是团圆。吃什么不重要,陪谁一起吃才是最重要的!
编辑:付鑫鑫
综合:新华社 新华网 视觉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