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横扫官场免费阅读全文,以及大宋帝国之横扫天下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这年初秋,黄河决堤,洪水肆虐,山东一带受灾严重,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时任山东巡抚的国泰连夜进京,请求乾隆帝赈济。第二天临近中午,奏折顺利送到了工部尚书刘统勋的手里。一个时辰不到,刘统勋便屁颠屁颠地跑进了国泰下榻的驿馆。
灾情如火烧眉毛,怠慢不得,看来这老刘头儿的办事效率还不错。国泰拱拱手,问道:“尚书大人,皇上批阅了吧?”不料,刘统勋随手关上房门,压低声音转移了话题:“国泰大人,我有一事相求,还请多多帮忙。”
关紧房门,低声下气,用脚后跟都能想得到,刘统勋所托之事绝对摆不上桌面。国泰暗暗思忖。果不其然,刘统勋提到了一个叫牛顺的人,眼下在商丘县衙做小吏。商丘也是重灾区,刘统勋恳求国泰多加提携,安排牛顺个职务,到最危险的抗洪一线锻炼锻炼。
挂职锻炼,捞取政绩,然后升官发财,老刘头儿你倒挺会找时机的。国泰心下想着,问道:“那个牛顺是你什么人?”
“实不相瞒,是我的一个远房外甥。这点儿事对您来说虽是小菜一碟,可我也不能让您白帮。您看——”说着,刘统勋从袖中掏出了奏折。国泰搭眼一瞧,当即动怒翻了脸:“好你个老刘头儿,胆儿够肥的。灾情十万火急,你居然也敢扣留,分明是不想要吃饭的家什了!”
国泰虽说是巡抚,跟刘统勋的尚书还差着一截,可人家乃货真价实的满洲镶白旗人,是根正苗红的皇亲国戚,自然不会把刘统勋这个汉人京官放在眼里。等他声嘶力竭喊累了,刘统勋讪笑着解释:“国泰大人,您听我解释。皇上近来心情大好,准备前往木兰围场打猎。赶在这个当口报灾,您就不怕扫了皇上的兴?”
“围猎与社稷,孰轻孰重?让开,我要亲自面见皇上,禀明实情。”国泰气哼哼抢过奏折,转身要走。刘统勋忙不迭地说:“您去见皇上报忧,倒不如去内务府要个随行名额,陪皇上散散心。您臂力过人,箭术精准,放眼群臣哪个是您的对手?若能满载而归,皇上定会大加封赏。国泰大人,我可是一片好心,您不能拿着当驴肝肺啊。”
呸,山东遭灾,民不聊生,你却劝我去围猎,这不明摆着给我扣隐瞒不报的大帽子吗?一旦皇上怪罪下来,我定会吃不了兜着走!国泰甩开刘统勋,大踏步走出门的那一刻,他又定住了。
驿馆门口,兵部尚书鄂善、云南布政使钱度和浙江巡抚王黑子正扎堆寒暄,说的恰是跟随皇上行围的事。刘统勋快步跟上,附耳嘀咕:“国泰大人,凭您的本事,还能轮到他们在皇上面前显摆?听我的没错。嘿嘿,等您凯旋,到时别忘了我那不成器的外甥牛顺就成。有劳了。”
“少废话!我警告你,千万别跟我玩鹰!”国泰瞪了刘统勋一眼,大踏步奔出了驿馆。
不翼而飞黄马褂
次日天色刚蒙蒙亮,国泰便连呼带喘地叩响了刘府的大门。一进门,国泰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紧紧攥住了刘统勋的手:“刘大人,昨日你说的事,我保证回去就办。”
不对劲儿,昨日还牛气哄哄的,一夜之间怎么判若两人?刘统勋微微一怔,问:“昨日您……没去见皇上?”国泰火急火燎地回道:“没有没有,我去内务府了。他们说,这次行围只有6天。我就想,抢险救灾也不差这6天,对吧?而能陪皇上开心,那可是我们做臣子的天大的福分。可是,我遇到大麻烦了!刘大人,你一定要帮帮我啊!”
“大人不必客气,快请坐。只要您看得起我,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决无二话。”见刘统勋如此仗义,国泰回手关紧房门,低声说出了一件让刘统勋惊得差点儿蹿起来的事:昨夜,皇上赏赐给国泰的黄马褂丢了!
黄马褂由明黄色的绸缎或纱制成。明黄是帝王专用颜色,最为金贵,放眼清宫内外,除御前大臣、内大臣和护军统领外,能穿上黄马褂的唯有功勋显赫的臣子,且只有在陪皇上打猎时才准许穿着一回,违者,将以觊觎皇权罪论处。因此,能得到一件御賜黄马褂,堪称天大的荣耀。昨晚,国泰睡得格外香甜,一觉醒来,供在床头的黄马褂居然不翼而飞。丢了黄马褂,往小处说是不小心,若要往大处说,那就是压根没拿皇上当盘菜!
呆立片刻,刘统勋拔腿就往外跑:“出了这等大事,你不该来找我,应该赶紧派人去查啊──”
“刘大人,刘大人,万万不可啊!”国泰哭丧着脸拽住刘统勋,拍拍脑门回道,“我早想过了,此事一旦传到皇上耳朵里,皇上定会判我个大不敬,别说官位,就连脑袋都难保得住。刘大人,我是这么想的,你看行不行?”
刘统勋愣眉愣眼,伸出脖子等下文。国泰上下嘴唇一碰,吐出一个字:“借!”国泰打听过了,此次木兰行围,除刘统勋留守外,但凡穿黄马褂的都将随行,所以他决定向刘统勋借穿数日,等缓过这段日子再想办法。
话音未落,刘统勋的脑袋已摇成了拨浪鼓:“不行不行,绝对不行。皇上赏给我的黄马褂只有一件,那可是我们老刘家的传家宝,万世荣耀。对不起,您哪,还是另想高招吧!”
有钱能使鬼推磨
眼见刘统勋要端茶送客,国泰死死拉住他的手,恨不得立马下跪:“刘大人,你的事我都答应了,你可不能见死不救啊!”
见国泰苦苦哀求个没完没了,刘统勋的眼底闪过一丝疑色:你借的不是黄马褂,而是我的脑袋啊!你若借了不还,那我就得翘辫子。国泰岂能看不破刘统勋的心思,当即从怀里掏出厚厚一摞银票强塞过去:“刘大人,此次进京比较匆忙,只带了这点儿银两。你看——”
“别,别,您别怪我小心眼儿。这黄马褂乃御赐之物,哪能私下外借?想想我刘家上上下下几十口,虽说都是贱命,可再贱也是命啊。万一出了差池,那可就坏菜了。”刘统勋像触到了烫手山芋,手一抖,银票散了一地。
俗话说:锣鼓听声儿,说话听音儿。国泰明白了,这是嫌钱少。有钱能使鬼推磨,那我就再加一码,看你刘统勋能不能变成鬼,肯不肯弯腰推磨。牙一咬心一横,国泰抓起案头的笔墨:“刘大人,说吧,你想要多少?”
“您,您太见外了。”刘统勋回道,“看在您肯帮我外甥的分上,要不,您给我打个借条?等行围结束,您还我黄马褂,我还您借条,还是那句话,我分文不要。如何?”
主意不错。国泰急问:“欠条上写多少?”
这倒是个大问题。刘统勋皱眉寻思半晌,掰着指头慢吞吞道来:“我这条命,差不多能值10万两;我贱内的命,一个妇道人家,不值几两银子,算5万两吧;我儿子刘墉,人人都夸他天资聪颖,是个奇才,来日定会前程无量,当比我值钱,20万两,不多吧?”
一路算下来,再加上护院家丁、使唤丫头和一应杂役,刘统勋伸出了两巴掌:100万两!
100万!真是杀人不见血,够黑够狠!可换个位置琢磨琢磨,老婆孩子的性命全押在這张欠条上呢,大意不得。国泰实在没别的辙,匆忙写下欠条。白纸黑字签完字据,刘统勋小心翼翼取出黄马褂,满眼的依依不舍。两下易手,这边刚送走国泰,家丁又跑来禀报:“刘大人,云南布政使钱大人来访。”
“快快有请。”话刚出口,就见云南布政使钱度快步闯进,一把攥住刘统勋的手:“刘大人,卑职求你来了。这个忙,你无论如何都要帮我啊。昨夜,我的黄马褂……丢了……”
天价欠条催命符
当天中午,刘统勋动身前往灾区。令朝野上下大为震惊的是,乾隆帝也提前启程,不过不是去木兰围场,而是与刘统勋一同赶往山东商丘。商丘县衙一应官员急忙跪地接驾,其中哪里有什么小吏牛顺?
这次赈灾,朝廷总共拿出500万两白银。这500万两,半文都没从国库出,刘统勋只用5件黄马褂便轻松搞定。原来,身为工部尚书,刘统勋早就得知山东灾情严重,除了赈灾外,还应疏通河道,加固堤坝。奏折呈上,乾隆犯了愁:公帑不足,没那么多钱。
刘统勋直言不讳:国库没钱,个人却不差钱,肥实着呢。您要不信,就借我几个飞檐走壁的高手,我给您演场好戏瞧瞧。而包括山东巡抚国泰在内的一干高官做梦都不会想到,他们签下的一张张天价欠条,竟是一道道催命符!
好戏唱罢,皇上带着欠条登门要债,谁敢不给?赈灾款悉数到位,乾隆又颁下圣旨,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风暴迅速横扫官场。兵部尚书鄂善、云贵总督恒文、云南布政使钱度、山东巡抚国泰、陕甘总督勒尔谨等10多个巨贪相继落马,或被革职,或被赐死……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朝代,后世对于宋朝的评价总是褒贬不一,在经济和文化上,宋朝高度发达,领先于世界,但在军事上,宋朝却羸弱不堪,被后世戏称为“弱宋”。不过,耐人寻味的是,被称为“弱宋”的南宋,在面对无敌于世界的蒙古铁骑时,却表现出强大的力量。蒙古灭金用了二十三年,灭西夏用了二十二年,但灭亡被金人打的只能偏安一隅的南宋时,却花了接近五十年,这是为何呢?
蒙古并不是天生的强者,蒙古族是在血与火当中走出来的复仇者。蒙古在历史上曾先后被匈奴、鲜卑、突厥、契丹等多个民族统治,唐朝时亦在此设置安北都护府。在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下,蒙古人过着凄惨的生活,比如在金人统治时期,蒙古人受到金人的残酷剥削,金人担心蒙古人会成为自己的威胁,还时常对蒙古人进行屠杀,《蒙鞑备录》载:“极于穷荒,出兵剿之。每三岁遣兵向北剿杀,谓之减丁。”不仅如此,铁木真的先祖还被金人钉死在木驴上,蒙古部落组织多次对金反抗,但都遭到镇压,因而蒙古与金可谓世代血仇。
在铁木真崛起统一蒙古草原后,他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千户制,并从部落里选拔出最精锐的战士,组建出一支骁勇善战的蒙古铁骑,而他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向金人复仇。
可是昔日强大的金人在灭亡北宋后,却沉浸在帝国的荣光里,他们忽视了从北方草原崛起的蒙古人。当蒙古铁骑以不可阻挡之势攻向金国时,金人被打的丢盔卸甲,这个曾经势如破竹灭亡北宋的国家,却被蒙古人用二十三年就灭亡了。当然,金国的迅速灭亡与其国策有关,或者说与北宋灭亡有关。
金朝在蒙古铁骑南下时只能退守,负隅顽抗,而此时它最好的选择是联合南宋,共同抵抗蒙古人。金人的确派出使臣向南宋提出联合的建议,可是当南宋提出减少岁币时,金人却以此为由,对南宋边境进行劫掠,却被宋军大败。金人之所以如此,与它轻而易举灭亡北宋有关,在金人看来,汉人羸弱不堪,就算打不过蒙古人,也可以南下灭宋,增加战略纵深,可是金人却因此失去与南宋结盟的机会。而与此同时,蒙古人也向南宋发出邀请,联合灭金,南宋当然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因此工部尚书卫泾就忧虑道:“一弱虏灭,一强敌生,犹未足以为喜也。”(《宋史》)当时南宋朝堂分为两派,一派支持联蒙灭金,一派则主张“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古人唇亡齿寒之辙可覆,宜姑与币,使得拒鞑”。(《四朝闻见录》)可是北宋的灭亡终究让南宋忘不掉对金人的仇恨,南宋最终选择联蒙灭金。在蒙古铁骑和南宋的夹击下,金朝在短短二十三年就被灭亡。
而蒙古灭西夏之战与此同出一辙,加上西夏地域辽阔,且多是开阔地,最适合蒙古铁骑发挥优势,因此蒙古灭西夏也只花了二十二年。当蒙古铁骑踏平亚洲,征服高傲的俄罗斯,并让欧洲人闻风丧胆之后,他们将视线转向南宋。在蒙古人看来,连金人都敌不过的南宋,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可没有人会预料到,蒙古灭宋之战,竟会打的那般艰难。
南宋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蒙古大军携不可阻挡之势南下攻宋,蒙古人没有想到,他们不仅出师不利,还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大汗。在战争前期,蒙宋各有胜负,但在钓鱼城之战,蒙军久攻不下,蒙哥汗大怒,亲自督战,却中飞石受伤,最终不治身亡。
这是蒙古军征服路上第一次失败,而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北宋灭亡之战中,由于许多汉将投降,导致金军势如破竹攻入都城掳走二帝,这对汉人和士大夫来说是莫大的耻辱。在南宋建立后,南宋更加重视思想教育,“气节重于生命”的观念开始广泛传播。而宋朝又是最重视士大夫的朝代,“士为知己者死”,君尊臣,臣自然忠于君,因此在南宋时期踊跃出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他们在抵御金人和蒙古人时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南宋对待百姓谈不上历朝最好,但南宋百姓的民族情怀却令人震惊,他们在面对蒙古军时同仇敌忾,表现出强大的意志力,让蒙古军都为之胆寒。比如襄樊之战,宋将最后虽然投降,但在之前却给予元军重创,钓鱼城之战更是让蒙哥汗都阵亡在战场上。同时,在北宋灭亡以后,南宋军一直在与金人作战,积累出丰富作战经验,尤其是守城作战,宋军当时堪称世界一流。
除此以外,环境的不同也为蒙古人制造许多困难。南方气候潮湿,蒙古军攻打南宋时,许多士兵染上疾病,减员严重,有时还未开战蒙古人就已经折损许多。而南方多河流的情况,也让不擅长水战的元军在面对南宋水军时占不到便宜,损失巨大。
而在蒙哥汗阵亡后,由于大汗身死,蒙古陷入内乱,因此为南宋留下了喘息的机会。直到忽必烈继位后,他开始大力发展水军,并实行招降安抚政策,重用南宋叛将,对南宋进行合围,最终攻下襄阳,使得南宋最后一道屏障陷入元军之手,这才使得南宋走上灭亡的结局。
不过,即使在襄阳失守,南宋难逃灭亡的情况下,南宋依旧能与元军打出悲壮的崖山海战。这一战,南宋战败,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自尽,朝中大臣多随之自尽,十万军民亦跳海殉国,南宋灭亡。
南宋人是有气节的,他们以无畏的勇气,无惧的牺牲,同仇敌忾,阻挡蒙古铁骑数十年,他们创造出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参考资料:
《蒙鞑备录》 赵珙
《四朝闻见录》 叶绍翁
《宋史》 脱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