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树洞(神明树洞教程)

2023-12-04 08:02:03
手机app游戏网 > 游戏攻略 > 神明树洞(神明树洞教程)

日本花火大会(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日本是个喜欢热闹的民族,春赏樱花秋看枫、夏观花火冬听雪……大大小小的祭典从年初嗨到年尾。但今天,咱们来说点儿特别的,看看脑洞大开的日本人民创造了哪些特色祭典?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不敢玩儿的!(新华网日本频道综合)

日本举办漏刻祭(图片来源:中新网)

漏刻祭

6月10日是日本的“时间纪念日”。该纪念日于1920年设立,倡导人们遵守时间。相传在公元671年6月10日,日本天智天皇制作了日本第一个水时计,后世为表纪念,选定这一天为“时间纪念日”。

近日,在祭祀天智天皇的日本大津市近江神宫就举办了“漏刻祭”活动。在笛子与太鼓的音乐伴奏下,表演者们身着粉红色传统服饰出场,供奉上国内钟表厂家的新产品,以此向人们传达时间的珍贵。

壮观的吉田火祭(图片来源:环球网)

吉田火祭

壮观的吉田火祭在每年8月26日和27日举行,据称是为了纪念当地浅草神社供奉的神祇木花咲耶姫于猛火中安然产子,也是为了镇住灵山——富士山的怒火,祈祷它不要喷发。同时,它还标志着一年一度的富士山夏日登山季的结束。

在火祭庆祝当晚,家家户户都会将火把堆成井字形,一齐点火,两公里长的道路顿时化为一片火海。祭祀活动会一直持续到深夜。

相扑手正在与神明进行“比赛”(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插秧祭

日本爱媛县每年6月都会举办传统活动“插秧祭”。这个祭典的有趣之处在于,为了祈祷丰收,将会有一名相扑手与主管稻米的神明进行比赛!如果神明获胜,这一年的作物就会获得大丰收。

当然,我们是看不到神明的,所以只能看到相扑选手独自一人在场内努力比赛的神奇一幕。按照惯例,每年神明都一定会以2比1的成绩“获胜”。

信众们努力搬运巨大的原木(图片来源:中国青年网)

御柱祭

御柱祭在四、五月初举行,每隔六年一次。这一天神道教信众们聚集在一起搬运16根柱子作为神圣的图腾柱,竖立在日本长野县的四座著名神社之前。

其中最长的原木直径约1米,重达10吨,长逾15米,年份最少在150年以上。人们剥去树皮,砍掉树枝,并在原木上打一个洞,将挽具绳索等穿过树洞以便搬运。将16根原木全部搬运完需要3天时间,路程约9.6公里。根据原木的大小,每次参与搬运的信众为1000到3000名不等。

巨大的原木由人群簇拥着浩浩荡荡经过城镇时可谓场面惊人,人们载歌载舞,尽情狂欢,每年都会吸引成百上千人从四面八方涌来观看这一疯狂而危险的盛事。

整座山被火焰染红(中国新闻网)

扇山火祭

每年4月,日本大分县别府市会在当地的扇山举行名为“扇山火祭”的烧荒活动。夜空下,工作人员点火后,火势会随着被点燃的枯草呈带状向远处蔓延,山上裸露的地表呈现出一幅被火焰染红的景象。据悉,该活动被认为是向冬眠的温泉神告知春天已经到来而举行的祭典。

“民族美人”们载歌载舞(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OSATSUMAKI

江户时期,Osatsumaki十分盛行,日本多地都会举办。现在要再想看这个祭典,就只能去东京横滨的八坂神社了。每年的7月14日,穿着传统服饰的“民族美人”都会在祭典上载歌载舞,村民们支起小摊,卖炒面、卖面具,还有各式日本传统游戏项目一应俱全。

这个祭典最大的亮点就是男扮女装!男女老少不分你我,同喜同乐。你要问我这个祭典的意义是什么?官方答曰:避邪。

成千上万的男性争夺“宝木”(图片来源:环球网)

冈山裸祭

日本各地均有裸祭的习俗,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冈山县西大寺举办的冈山裸祭,又称“会阳节”。该活动于每年2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举办,届时会有成千上万的男性参加游行,他们只系着日本传统的兜裆布,几近全裸。而庆祝的高潮部分则是争夺“宝木”的仪式。

“宝木”由长6寸、直径3寸的杉木挖成,可以祈祷国家安定、五谷丰登、人民富足。当它从上方被扔下来后,人们就会争先抢夺,抢到的人将其插在装有稻米的盒子之中,据说这样能够带来好运。

扮成神的人从头到脚都被泥巴和树叶覆盖着(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Paantu祭

宫古岛是冲绳有名的观光地,岛上的“Paantu祭”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日本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Paantu”是当地人民信奉的一个神灵,每年农历9月,岛民们就会选出几个人来扮演神灵,举行祭典。扮成神的人从头到脚都被泥巴和树叶覆盖着,他们的任务就是给家里驱逐恶魔并赶走岛上的坏运气。

你以为只是这样而已?其实他们真正的职责是无论见到谁、什么东西,都要冲上去抹泥!新房子?下手!新车子?抹!壮汉?扑倒!警察?一视同仁!小孩?来给我抱抱!游客?请入乡随俗,感受传统!好奇心旺盛的人可以去尝试一下哦。


公元20世纪初,法国学者伯希和在自己的东方之旅中,从敦煌莫高窟拿走了大量文书。此后,这些珍贵材料就成为史学界研究西北中国各封建势力的最佳载体。其中,由日本方面解读的第1283号文书,就记录着一则关于财富、神话和间谍行动的传奇故事。



伯希和与友人的合影留念


1283号文书的具体内容,源自某位本地君主的亲自下令。他要求5名前往唐朝北部边疆的商人,同时搜集沿途的各种见闻和情报。当时,这类商贾被唐朝人形象称为贾胡。由于经常活跃在多个大跨度区域,所以都能使用多门语言,并在各地都有自己的职业下线。至于要具体汇报的内容,也不乏驻军兵力等要害内容。



由伯希和带出莫高窟的手稿运送驼队


值得一提的是,在1283号文书简直就是一张从北至贝加尔湖、东至日本列岛的国际地图。根据负责探查的5位贾胡描述,后人甚至能反向推测出其君主的统治区域,大概就位于凉州附近的某座小城。当时的凉州虽在名义上属于李唐地盘,但在基层去始终处于粟特集团的治下。这位君主可能就是本地粟特商团的领袖,并附带有唐朝中央册封的官职。只是由于相关记载匮乏,无法进一步考证出更多劲爆内容。



唐朝时期的凉州与河西走廊地图


关于第1283号文书的创作时间,也可以从前人留下的字里行间找到答案。由于作者明确提及驻扎山东的成德军节度使张忠志,后来又改名叫李宝臣,所以应该是安史之乱的作品。当时的唐朝已步入动荡不安的特殊岁月,对商路的保护力度完全不若以往。这或许就是粟特人急于弄清沿途兵力的主要动因。毕竟,直到21世纪的今日,重视商业的国家往往也是探查情报最犀利的群体。



唐朝的凉州 生活着大量拥有自治特权的粟特定居者


令人惊讶的是,伯希和发现的这枚文书书并非用粟特文或汉字书写,而是比较非主流的藏文。这足以说明发现的部署报告原件,而是一份由第三方抄写的复制文档。学者们普遍推测,可能是暗藏在凉州的吐蕃间谍,用高价向粟特领主购买情报。或者是这名粟特领袖,精于在各势力间寻求平衡,所以主动将手中的机密透露给吐蕃人。第三种可能,则是他迫于无奈且贪恋财货,所以半推半就的为当时控制河西地区的吐蕃赞普充当眼线。但无论起因究竟是什么,这个世代经商群体的探查能力还是值得后人肯定。



使用藏文书写的 伯希和1283号文书


当然,因为文书的信息分别来自5位贾胡,所以会存在各自的不同之处。但他们都依照方位来进行逐个描绘,尽可能拼凑出完整的唐朝以北部边疆实况:


我们(粟特贾胡的出发地)的国家其名为hor,在突厥语中叫做铜之城。


在hor的东方,是突厥的12个部族,包括阿史那、贺鲁、舍利吐利等部落。但并无统一的可汗领导,只有部兵6000多人。


突厥12部的东方,是汉人称为“奚子”的蛮族部落。突厥人则称呼他们为tatabi。奚人的风俗是将祖先的头盖骨用金银装饰,拿来当作宴饮用的酒杯,以示对祖先的追思。



一直有密切联系的契丹与奚人


在奚人的正北方,是强大的契丹部落。这一带都属于契丹可汗的领土,他们的食物和习俗都与吐谷浑类似。语言也相差不多,家畜还都是牛、羊、马之类。只是与隔壁的吐谷浑人时战时和,没有固定的长期关系。


从奚人的地方再往北走,居住着养猪的哈喇毗迦尔族,他们生活在河谷中。还有多拉葛族,种植小米和人参。他们的北方还有用桦皮做房屋的5个部落。


从哈喇毗迦尔族居住的地方,向北一直到黑水河南,这里地广人稀,交通阻绝,冬天大地被严寒冻得干裂,人们养殖各种牲畜,生活的非常幸福。


哈喇毗迦尔族的东方则居住着鞑子,他们用鱼骨做房屋的梁柱。富人用鱼皮做房子的蒙皮,穷人则用桦树皮。



生活在唐朝边界东北方的 靺鞨


奚人的地区再往东,是被突厥人称为“貘勾丽”的居民。汉人则称呼为高丽地区。当地人的下巴紧贴着胸部,喜欢吃人肉,并有将年迈老人互相交换后杀了吃的风俗。主要由唐朝山东的总管大臣张忠志(李宝臣)管理。


从高丽再往东,是赤裸身体到处活动的蛮族百济。百济再向南,是黑皮肤白眼睛、有着一头卷发的蛮夷。他们在海里像鱼儿一样游泳。以上就是hor东方及东北方的国家情况。


hor的正北方是九姓的突厥部族,汉人称之为“九姓铁勒”。他们在汗王的牙帐前的土地上竖立着9面旗帜。其中最强大的部落是回鹘,其王为药葛罗氏。九姓的可汗在即位时要得到唐朝认可,并被册封为回鹘大都督。九姓铁勒兵马众多,光是回鹘1个部落就有6000胜兵。


九姓铁勒的土地广大,其东北为契骨部。他们居住在桦树皮房子里,向回鹘进贡青鼠毛皮。


正北方是燕然七部,彼此虽有联系但互不统属,他们用桦树皮做帐篷,饮用桦树树干流出的乳白的汁液,而且这种液体只有雌桦树才会分泌。由于人口众多且国力强大,时常和回鹘相争战。



曾在草原具有绝对地位的 回鹘人


燕然七部的西边是斛薛族,也是一个强大的部族,和回鹘人经常打仗。


斛薛族的地盘再往西,是人数很少且分散的鞠部落。他们住在山上的茅草房里,用驯鹿运送货物。身上穿着草原老鼠、野兔的毛皮,毛皮上涂抹着黑焦油。他们平时吃老鼠和兔子肉,并挖野百合的根来吃。没有吃的时候,连啄木鸟藏在树洞里的食物或干燥的老鼠粪也吃。他们也会向回鹘进贡毛皮。


燕然七部的北方是黠嘎斯族。他们有水晶色眼睛和红头发,养殖几乎所有牲畜,并培育有巨大的马匹。


从这里再往北,就是一望无际的巨大山脉以及沙漠(萨彦岭)。曾有射摩可汗带兵企图通过,但却失败了。



唐朝贵族墓葬中的骆驼壁画


关于射摩可汗穿越巨大山脉向北进军的故事,据说是去征讨天帝的两部落。行进到一半时,被困在山里。2名士兵跟着母骆驼的足迹,找到1个看守骆驼的妇人。那妇人把他们藏了起来。不久一群狗打猎回来,闻到了生人气味。那妇人叫2个士兵出来对着狗儿们跪拜。狗儿们于是准备了10头骆驼驮着粮食和水送给他们,又指点了两人回家的方向。他们也因此走出巨大山脉并回到了突厥地。


神狗是天狗的后代。最初有一黑一红两只狗从天而降,和一匹母狼作伴,可是没有后代。后来从突厥人家抢了一个女儿结为夫妇,生子是狗,生女是人。互相婚配,渐渐壮大了。红犬的后代名叫格斯尔古舒(突厥语红色小狗),黑犬的后代名叫哈喇古舒(突厥语黑色小狗),这个部落家畜和财产都由女人支配使用。


巨大山脉以北,有身体庞大的巨人。他们身高5-6尺,箭和食物与其他王差不多。喜欢树敌,与人争吵,死后也不举行葬礼,所以没有墓穴。族中的长者非常敬畏神明。黠嘎斯人派使者去的时候,巨人们说“你这样的矮子会被狗叼走”。于是一把扛起使者进了帐篷,让使者趴在背上和巨人王讲话。


又听说,巨大山脉的北面还有一个牛蹄者部落。人都长着公牛蹄子,浑身毛茸茸的,而且吃人肉。巨人的北面再没听说有人类居住了。这是hor正北面的情形。



回鹘与葛逻禄的对峙


在回鹘西北部有拔悉密部落,这个部落和回鹘、葛逻禄共谋打败了原来的突厥大可汗。拔悉密部可汗成为突厥大可汗,但又被葛逻禄和回鹘联手击败,成为葛逻禄的属部。但一些拔悉密部太过强大,让葛逻禄人不能收服。


九姓铁勒的正西就是葛逻禄,其中三部有军队8000人,经常和突骑施或大食打仗。


在葛逻禄和回鹘之间有葛剌三部。他们族信仰摩尼教并接受摩尼教众援助,经常和回鹘打仗。在葛剌东北有伊毗乐古尔部族有1000兵力。在葛剌的西北有佩切涅格人有兵力5000人。


在更远的西方有突厥骄马部。这部族人口众多,生活康乐,专门出有名的突厥花毛骏马。这就是hor西方地区的情形。



莫高窟壁画中的摩尼教形象


从这份文书的内容看起来,在萨彦岭以南-高丽地区以西的地方,具体描述相对准确。可能是因为粟特商人经常活动在上述地区。至于萨彦岭北和高丽以东的百济、新罗、日本等地,则多以道听途说的传闻为主。


此外,在这些汉史较少描写的地区,同样活跃着一个以粟特人为主的商业网络。他们会通过凉州、营州等商业枢纽,和中原的商业网络相衔接。而活跃于此的数千乃至数万粟特人,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幸见识过几乎所有远东族群的粟特人


那么,这份文书是否对吐蕃的西北战略有指导作用呢?从后来的军事部署来看,他们一般是围绕着唐和回鹘两个地区最强对手展开攻略。同时,吐蕃也向契丹、葛逻禄等部族派遣使者和商队,增强了政治和军事联系。这些行动的决策确定,也许就有伯希和1283号文书的影响作用。


作者:piikee | 分类:游戏攻略 | 浏览:96 | 评论:0